日本在問候、致謝、日常生活、用餐、送禮等各種場合中,都蘊含著細緻的禮儀。這些習俗並非單純的形式,而是將體貼他人的心意具體化的表現。例如,輕輕低頭的会釈(點頭禮)或深深鞠躬的最敬礼(最敬禮),都是表達對他人敬意的重要行為。
此外,用餐時的「我開動了」「謝謝款待」,以及用雙手傳遞禮物的禮節等,也是日本人建立起來的禮儀象徵。理解這些禮儀,是展現對日本社會的尊重,並創造舒適交流的第一步。本文將解說造訪日本時應該了解的禮儀。
1. 問候與致謝的習俗與禮節
引用:photo-ac
在日本,在問候或致謝的場合鞠躬是基本禮儀。 鞠躬是向對方傳達敬意或感謝之意的行為,在日本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輕輕低頭的「会釈」用於日常問候,深深彎腰的「敬礼」或「最敬礼」則用於對長輩或正式場合的問候。無論哪種情況,伸直背部並以腰部為中心傾斜身體是正確的姿勢。
鞠躬不僅用於問候,也用於表達感謝、道歉或請求時。例如在說「非常感謝」或「非常抱歉」時,許多人會自然地配上鞠躬。在商務場合,名片交換前後鞠躬被視為禮儀。此外,在飯店或百貨公司等地,員工會在腹部前雙手交疊鞠躬,這是服務業特有的禮貌風格。
對於外國遊客來說,只要輕輕加上鞠躬,就能向對方傳達敬意,成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契機。
2. 日常生活中的習俗與禮儀
引用:unsplash.com
在日本,日常生活中也根植著許多禮儀和體貼的習慣。
室內脫鞋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保持安靜、身體不適時佩戴口罩等,對日本人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行為。這些禮儀源自於重視對他人的體貼和清潔的文化。
對於外國遊客來說,理解並實踐這些習慣,就能自然地融入日本的生活。
2-1. 室內需脫鞋
在日本,進入家裡、旅館、寺院等室內前脫鞋是基本禮儀。玄關是分隔「外面」與「裡面」的界線,脫鞋進入以保持室內清潔的觀念已深植人心。玄關有一個較低的空間,脫鞋後將鞋尖朝向門口整齊擺放是禮儀。
多住宿設施或家庭會準備拖鞋。進入榻榻米房間時,請脫下拖鞋放在外面。廁所常有專用拖鞋,使用後放回原位是禮儀。
2-2. 在電車或公車內保持安靜
在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上,保持安靜被視為禮儀。在電車或公車內,應適度壓低交談聲音,特別要避免講電話。手機請設定為靜音模式,在擁擠時需體貼周遭。乘車時,先讓下車的人通過,排隊依序等候是基本原則。
座位上不要將行李放在旁邊的座位,應放在膝上或腳邊收攏。若附近有年長者、孕婦或行動不便者,讓座是值得鼓勵的行為。此外,請避免飲食或氣味強烈的食物。
保持安靜的車廂環境是體貼其他乘客的表現。
2-3. 身體不適時佩戴口罩
在日本,身體不適時佩戴口罩是普遍做法。這是為了在有感冒或咳嗽等症狀時避免傳染給周遭,是體貼文化的一環。與其說是醫療目的,不如說是作為「體貼周遭的禮儀」而根植於日常生活中。
佩戴口罩時,要確實遮住鼻子和嘴巴,想摘下時在無人處安靜取下。擤鼻涕時請利用廁所等私密空間,盡量不發出聲音。
在日本,佩戴口罩不僅是為了自己,也被視為守護周遭安心的行為。旅遊期間若身體不適,佩戴口罩可展現尊重當地文化的態度。
3. 用餐的習俗與禮儀
日本的餐桌重視「清潔」與「感謝」。只要掌握用餐禮儀的基本,就能在任何店家愉快用餐。
3-1. 식사 전에 손을 모은다
在日本,料理備齊後會合掌說「我開動了」再開始用餐。 這句話是向製作者和食材表達感謝的重要問候。若所有人的料理都還沒上齊,說「請先用」或「我先開動了」會比較禮貌。小碗或飯碗拿在手上靠近嘴邊,既容易吃也較美觀。
3-2. 使用筷子的禮儀
筷子是移動上面那根來夾取,下面那根固定。使用完畢後水平放在筷架上。將筷子插在飯裡、用筷子傳遞食物給另一雙筷子、用筷子刺食物都是禁忌。這些都會聯想到喪禮儀式,因此要避免。舔筷子尖端、揮動筷子、將筷子對著他人也很失禮。
大盤取菜時,使用公筷,或用自己筷子的另一端夾到自己碗裡。免洗筷拆開後一般不會互相摩擦。如果筷子使用困難,可以毫不猶豫地要求湯匙或叉子。
3-3. 可以發出聲音吃麵
在日本,吃拉麵、蕎麥麵、烏龍麵等麵類時發出聲音並不違反禮儀。將麵快速送入口中可使香氣散發,即使是熱湯也容易入口。碗裡的湯若有湯匙就用湯匙,沒有的話就手持碗靠近嘴邊喝。夾起麵後,不要讓麵長時間垂掉,要送入口中,並注意不要濺到周圍。
要避免發出很大聲音狼吞虎嚥、打嗝、在餐桌上擤鼻涕。若有需要請離席,在廁所等處安靜處理會比較安心。
3-4. 用餐結束時說「謝謝款待」
用餐結束後,蓋上器皿的蓋子,將筷子放回筷架,整理桌面後合掌說「謝謝款待」。這句問候包含了對製作者、提供者、食材的感謝。飯請盡量不要剩,若有不擅長的食物事先告知會比較安心。
會帳許多店家在櫃檯結帳,一般會將現金或卡片放在現金托盤上。大盤或共用器皿放回原位,離席前稍微整理一下周圍會給人禮貌的印象。
4. 贈送禮物的禮儀與習俗
在日本,送禮是促進人際關係順暢的重要問候之一。手土產(拜訪時贈送的物品)或土產(旅行地購買的物品)、季節性贈禮的中元禮和歲暮禮等,會依場合選擇合適的物品。
包裝被視為禮貌的表現,用盒子或紙袋乾淨包裝,可能的話放入購買店家的袋子中贈送。親手交付時,贈送方與接受方都用雙手傳遞,並附上簡短的致謝或問候會比較禮貌。拜訪時在抵達後的早期階段贈送,體貼地不在對方面前強求開封也很重要。
接受方有事後以「回禮」或感謝信表達謝意的習俗。 重要的不是價格昂貴,而是體貼對方的心意和符合場合的選擇。
總結
日本的禮儀與習俗是以對他人的體貼為中心發展而來的。從鞠躬和問候開始,到用餐、贈禮、公共場所的行為舉止,細節上的體貼已作為文化根植。對於從外國來訪的人來說,留意這些禮節對於建立順暢的人際關係也很重要。
日本的禮儀不僅表現「禮節」,也表現「珍視對方的心意」。了解其本質,並在日常中逐步實踐,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日本文化的豐富性。
※本文根據2025年10月時點的資訊撰寫
 
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




 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								 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								 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 
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