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紹日本傳統樂器9種|同時解說各自的音色

Sep 03,2025 更新
share

在接觸日本傳統文化的過程中,想必有不少人曾被具有獨特音色的「和樂器」所吸引。從雅樂、民謠、歌舞伎、能等舞台藝術,到新年經典樂曲中都會出現的和樂器,伴隨著悠久的歷史,一直貼近日本人的心靈。

本文將介紹具代表性的9種和樂器,詳細說明各自的由來、演奏方法以及音色特徵。無論是剛開始對和樂器產生興趣的人,還是希望更深入了解的人,都請務必參考。


目錄

1. 日本傳統樂器9種

1-1. 和太鼓
1-2. 三味線
1-3. 琵琶
1-4. 胡弓
1-5. 尺八
1-6. 笙
1-7. 篠笛
1-8. 箏
1-9. 小鼓

2. 日本傳統表演的門票:請至「Tickets in Japan」

結語


1. 日本傳統樂器9種

「和樂器」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樂器,每一種都擁有獨特的音色和歷史。這裡將介紹具代表性的9種和樂器。

1-1. 和太鼓

和太鼓是在木製鼓身蒙皮,用鼓棒敲擊發聲的打擊樂器。是利用鼓身蒙皮振動發聲的膜鳴樂器具代表性的和太鼓有宮太鼓(長胴太鼓・櫓太鼓)、桶胴太鼓等。從神社、寺院到盂蘭盆舞等,在廣泛場合使用。

宮太鼓一般放在台座上演奏。可以一人敲打多面太鼓,也可以兩人各敲一面,有多樣的演奏風格。用繩索將皮革綁在桶形鼓身上的桶胴太鼓,是獅子舞、念佛踊等不可缺少的存在。

近年來,以諏訪太鼓為起源之一的「組太鼓」集體演奏風格誕生,作為動態有魄力的表演在國內外獲得高度人氣。不僅限於傳統音樂的角色,在現代舞台藝術和國際活動中和太鼓也備受注目。

1-2. 三味線

三味線是用撥彈奏3根弦發出聲音,為日本具代表性的傳統弦樂器。弦的振動與鼓狀琴身產生共鳴,創造出豐富的響聲。

三味線的起源可追溯至16世紀後半從琉球(沖繩)傳來的三線,經過日式改良後成為現在的三味線。傳入後不久便普及全國,江戶時代時作為劇場音樂和民俗藝能不可缺少的樂器而大放異彩。

三味線依用途分為「細棹」、「中棹」、「太棹」3種。細棹三味線具有高亢輕快的音色,用於長唄、小唄、端唄等。中棹三味線音色稍粗,具沉穩特色,用於地歌、清元、常磐津。太棹三味線厚重有力,用於文樂的義太夫節和津輕三味線。能對應多樣化類型的三味線,是深深紮根於日本文化的樂器。

1-3. 琵琶

琵琶是在共鳴箱上裝上棹並張弦,用撥或手指彈奏的弦鳴樂器,是用於日本古典音樂和說唱藝術的傳統樂器。其中用於雅樂的稱為「樂琵琶」,採盤腿坐姿將樂器水平放置,用撥刮弦演奏。

琵琶原本誕生於西亞,經由中國在奈良時代之前傳入日本。日本的琵琶大致分為宮廷音樂使用的樂琵琶,以及盲僧用於宗教音樂伴奏的盲僧琵琶兩個系統。盲僧琵琶後來發展出平家琵琶、薩摩琵琶、筑前琵琶等多樣風格。

平家琵琶用於講述《平家物語》的「平曲」,扮演向聽眾傳達故事世界觀的重要角色。薩摩琵琶也被視為武士的教養,以強力敲擊的演奏為特色。筑前琵琶是明治時代誕生的風格,以女性演奏家優雅的說唱為魅力。

1-4. 胡弓

胡弓是用弓摩擦弦發聲,在日本傳統樂器中唯一的擦弦樂器。外形類似小型三味線,有3根或4根弦,演奏時會改變樂器本體的角度,用弓摩擦弦來演奏。

江戶時代時,與箏、三味線組成「三曲合奏」的形式廣泛演奏,但明治以後多改用尺八取代胡弓。儘管如此,胡弓仍以其哀切響聲的有效演奏,持續用於歌舞伎音樂等。

胡弓是藉摩擦使弦產生共鳴的弦鳴樂器,其音色細膩而憂傷,適合表現日本的情調。在地方藝能中也用於「越中八尾風之盆」等,為日本傳統音樂帶來獨特深度的存在。

1-5. 尺八

尺八是竹製直笛,具有5個指孔的簡單構造氣鳴樂器。不使用簧片等發聲體,而是向歌口吹氣發聲。因標準長度為「1尺8寸」(約54公分)而稱為「尺八」。

尺八在奈良時代從唐朝傳入,當初作為雅樂樂器使用,但12世紀左右便消失蹤影。其後,現在的尺八以江戶時代虛無僧的宗教音樂「普化尺八」為起源,代替經文吹奏並巡迴各地。明治時代普化宗廢止後,也在庶民間普及,與箏、三味線的「三曲合奏」、民謠伴奏等,在各種場合演奏。

尺八依曲調使用不同長度的管,越長的管越能奏出低音。其帶有哀愁的音色不僅為傳統音樂增添深度,在現代音樂和海外共演中也獲得高度評價。

1-6. 笙

是將附有金屬簧片的竹管圓形束成獨特形狀的氣鳴樂器,為雅樂使用的管樂器。每根竹管發出一個音,無論吸氣或吹氣都會發出同樣的音,因此能不間斷地演奏。

笙在奈良時代之前從中國傳入,作為雅樂的旋律樂器受到重用。特別是稱為「合竹」的奏法,能同時發出5~6個音奏出和聲,在日本傳統樂器中難得能創造和聲響聲。

其清澈、高亢而透明的音色,被形容如天降甘露,笙也被稱為「鳳笙」。這是比喻鳳凰休憩的姿態。笙具有外觀之美和夢幻響聲,在雅樂中散發著格外神秘的存在感。

1-7. 篠笛

篠笛是在稱為女竹的細竹上開指孔,內側塗漆完成的橫笛。直接向歌口吹氣,利用空氣振動發聲的氣鳴樂器,以竹子特有的柔和樸實音色為特徵。

篠笛用於歌舞伎囃子、民謠、祭典囃子等各種傳統藝能,在演奏中擔任核心角色。歌舞伎囃子中有時會依曲調使用多達12支篠笛,演奏者為了對應不同音高,有時會攜帶多支長度不同的笛子。

其樸實懷舊的音色,無論合奏或獨奏都受到重用,作為用音響表現日本風景和情趣的樂器而廣受喜愛。此外,也是初學者相對容易上手的日本樂器之一。

1-8. 箏

是在長形木製琴身上張13根弦,戴上稱為義爪的指甲來演奏的弦樂器。在中空的琴身上張弦,透過移動放置在弦下方的柱來調整音高,利用弦的振動產生共鳴音。

箏原本是用於雅樂的樂器,在民間普及是室町時代末期的事。江戶時代時,三味線演奏家八橋檢校研發出親民的調弦法,奠定了箏曲的基礎。此後出現了生田流、山田流等流派,與三味線的合奏也蔚為風行。

箏的音色柔和清澈,以寧靜的響聲為特色。明治以後也在庶民間普及,宮城道雄創作了《春之海》等新作品,現代也有與現代樂曲或西洋樂器的共演。順帶一提,「箏」與「琴」是構造不同的樂器。

1-9. 小鼓

小鼓是沙漏形木製鼓身蒙皮的有框締太鼓。是能透過調整皮革張力改變音色的膜鳴樂器。藉由手握稱為調的繩索的力度,演奏中能自在控制音的高低和響聲。

小鼓起源於印度,經由中國作為雅樂樂器傳入日本。室町時代時作為囃子核心的「四拍子」一角而確立,與大鼓、締太鼓、能管一起演奏。江戶時代以後也被採用於歌舞伎囃子,以獨特的響聲和節奏為舞台增色,成為重要的樂器。

小鼓的特色是放在肩上用手直接敲打,藉由皮革濕度和繩索調整,能表現柔和低沉的音色。從古典藝能到民俗藝能,都是支撐日本傳統音樂的存在。


2. 日本傳統表演的門票:請至「Tickets in Japan」

想深入體驗日本的傳統文化,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臨一場傳統演出。透過音樂與舞台藝術,沉浸式感受日本文化的底蘊。傳統演出門票可於 Tickets in Japan 輕鬆購買。


結語

弦樂器的箏、三味線、琵琶各自擁有不同的起源和奏法,笛類樂器中尺八、篠笛以令人感受哀愁和樸實的音色聞名。用於雅樂的笙神秘響聲、和太鼓有力節奏、小鼓細膩表現力等,述說著日本音樂文化的豐富性。

和樂器作為映照日本風土和精神性的媒介,自古以來受到許多人喜愛。近年來,超越傳統藝能的框架,與現代音樂和海外藝術家的共演也增加,其可能性正不斷擴展。

※本文以2025年6月時點的資訊為基礎製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