娛樂

生花是什麼|解說歷史、使用工具、材料及基本原則

生花是什麼|解說歷史、使用工具、材料及基本原則

生花是透過花卉草木來表現自然之美與生命流動的日本傳統藝術。其目的在於凝視寄託於一根枝條或一朵花中的意義,在空間中創造和諧與靜謐。其根本蘊含著對自然的敬意以及重視「謙遜之美」的日本獨特美學意識。生花不僅僅是裝飾,更是整理心靈、感受季節更迭的行為。

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生花的歷史、哲學、基本原則,即使是初次接觸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。

1. 生花是什麼

生花是將花卉草木美麗地配置於花器中,表現自然和諧與生命更迭的日本傳統藝術。感受寄託於每一朵花、每一根枝條中的「生命流動」與「季節變遷」,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現,從而培養心靈的寧靜與豐富。生花是體現日本人長久以來珍視的對自然的敬意與美學意識的文化。

近年來,除了傳統風格之外,與現代空間及海外設計相協調的當代作品也不斷增加。傳承超過600年的生花,至今仍作為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色彩與安寧的藝術而受到喜愛。

1-1. 生花的起源與歷史

生花的起源可追溯至6世紀隨佛教從中國傳入的供花。僧侶在佛前供奉花朵並獻上祈禱,成為後來生花的原型。此外,日本自古就有為迎接神明而豎立常綠樹並裝飾花朵的依代習俗,這種信仰也成為生花的精神基礎。

到了室町時代(14世紀末至15世紀中葉),以京都六角堂的僧人池坊專慶為中心,確立了將花朵垂直豎立插放的立花樣式。其後,隨著千利休的茶道而誕生了茶花,「如同生長在野外般地插花」的思想也被生花所繼承。

江戶時代隨著町人文化的發展,更加自由且平易近人的生花與盛花出現,並在庶民之間廣為流傳。就這樣,生花從宗教儀式發展為融入生活的藝術,並傳承至今。

2. 生花的目的:表現的哲學

生花的目的不僅在於將花朵裝飾得美麗,更在於表現自然與人的和諧。生花的根本蘊含著日本美學,即「簡約」、「謙遜的優雅」與「對自然的敬意」。運用有限的花朵和枝條,在空間中兼顧靜謐與動感,藉此表現自然的生命力與無常之美。

相對於西方花藝追求將眾多花朵組合而成的華麗感,生花以最少的元素傳達深刻的意義。在空間中留下「餘白」,引出花朵本身所擁有的生命與力量,帶給觀者靜謐的感動。這種餘白之美正是生花最大的特色,象徵著日本獨特的感性。

即使在現代,生花作為使心靈平靜、為日常生活帶來靜謐之美的精神性藝術,深受眾多人們的喜愛。

3. 生花使用的工具與材料

要將生花完美呈現,不僅需要花朵本身,工具與花器的選擇也很重要。使用的工具包括用於整理花朵的剪刀、支撐花朵的劍山、決定作品印象的花器等。此外,季節性花卉和枝條等花材也不可或缺。

透過適當地組合這些工具與自然素材,才能創作出最大限度展現花朵生命的作品。

3-1. 剪刀

生花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是花剪。花剪的刀刃製作得非常鋒利,在切斷枝條或莖時不會壓碎植物的纖維。如此一來,花朵容易吸收水分,能長久保持美麗。

握柄的形狀有池坊及草月流使用的蕨手,以及古流系所使用的蔓手,因流派而有所不同。選擇適合自己手型的剪刀,工作會更順手,對花的處理也會更加細心。市面上也有販售左撇子用的剪刀,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使用。

3-2. 花器

花器是影響生花印象的要素,花朵與花器的和諧能提升作品的完成度。花器有陶瓷、玻璃、竹子、金屬、壓克力等多樣化的材質,可根據選擇的花材及想表現的主題來靈活運用。立花或瓶花多使用縱向細長的花瓶,盛花則常用扁平的水盤。

根據花器的形狀和質感,花朵的呈現方式與整體氛圍會產生很大的變化。許多教室都提供花器出借,初學者也能輕鬆享受作品創作的樂趣。

3-3. 劍山

劍山是用於固定花朵的工具,是生花中固定花朵的代表性器具。在鉛製的底座上密集豎立著針,將花的莖插在針上以保持穩定。

形狀有圓形和方形,可根據作品及花器的形狀來選擇。傳統上以金屬製為主流,但近年來也出現了適合玻璃器皿的透明塑膠製,以及可自由裁剪的片狀類型。劍山的重量與形狀會影響花朵的穩定性,因此是作品創作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
此外,也有使用花藝設計中的吸水性海綿等作為替代品的情況,可根據用途選擇使用。

3-4. 花材

花材是指生花中使用的花卉、枝條、葉片等自然素材。重視季節感的生花,春季使用櫻花、油菜花,夏季使用百合、繡球花,秋季使用紅葉、芒草,冬季使用松樹、南天等,運用四季不同的植物。重要的是仔細觀察枝條的形態、花朵的色彩、葉片的形狀等,考量整體作品的和諧來選擇。

在生花中,不僅是花朵,枝條、葉片,甚至與空間的關係都是表現的一部分。選擇花材時,在尊重自然姿態的同時,必須留意讓花朵以最美麗的角度和高度呈現。生花的本質「與自然的和諧」,正是從花材的選擇開始。

4. 生花的基本原則

生花有自古傳承下來的美學原則。其核心是透過花材來表現「自然與人的和諧」的構成理念。作品的形態與構圖有明確的理論,「天地人的關係」與「非對稱之美」是其基本原則。

理解這兩項原則,就能更深刻地表現花朵本身所擁有的生命流動與空間的靜謐。

4-1. 天地人的和諧與美感

生花的構成以天地人的和諧為基礎。這是象徵自然界秩序的理念,由真、副、體三根主枝構成。

最高的真代表天,構成整個作品的中心線。中等長度的副象徵人,透過與真的關係創造出立體的縱深感。而最短的體代表地,賦予整體穩定感。

三根枝條從上方俯視會呈現「不等邊三角形」的配置。不採用左右對稱,而是稍微錯開插放,讓人感受到自然中的律動與變化。三條線所交織的構成象徵著天、地、人的連結,在小小的空間中重現自然的攝理。

初學者若能意識到這項原則來學習,就能創作出不僅僅是花朵排列,而是與自然和諧的美麗作品。

4-2. 非對稱性的美感

生花的另一項基本原則是「非對稱性的美感」。在自然界中,幾乎不存在左右完全一致的形態。樹枝的伸展方式或花朵的綻放方式必定有其個性,在這種不均衡中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氣息。生花以這種自然的姿態為理想,避免人工的均等或對稱,刻意以不平衡的構成來創造和諧。

此外,非對稱的構成也有凸顯「空間餘白」的效果。生花中的餘白代表著靜寂與呼吸,花朵存在的空間本身即完成為一種美。

總結

生花是花朵、枝條與空間一體,映照出自然秩序與生命力量的藝術。透過「天地人的和諧」與「非對稱性之美」等基本原則,能感受到自然與人的連結。

生花的魅力在於寄宿於靜謐而非華麗中的美感。在有限的花材與空間中,削去多餘的形態,在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餘韻。在忙碌的日常中與花朵相處的時光,也能成為使心靈平靜的片刻。

※本文根據2025年10月時點的資訊編寫